close

 

   最近有非常多肌少症的報導,之前曾經有營養品廠商針對肌少症的議題跟我們做一些國外研究的分享,當然這個營養品公司是世界知名的,有自己贊助的研究來佐證產品的功效,並利用研究結果作為行銷的手法。撇開是否補充這些有一點貴營養品的話題不說,可以先來看看肌少症這個話題為什麼會出現在最近的健康新聞報導受到關注。

台灣銀髮族產業即將進入蓬勃發展的時候,因為戰後嬰兒潮正式進入老年了,就像當時科技產業蓬勃發展的時候,只要設計出一款晶片,就是鑽翻了,所以看向銀髮族產業的天空,每個領域都可以找到一片天;營養領域就在「肌少症」這個議題找到可以發揮的地方。

   我們都知道在老化過程中,肌肉組織(或說骨骼肌)纖維跟數目會變小,空間就讓結締組織去替代,所以老年人外觀呈現消瘦、皺紋多、沒有彈性,如果去測量老年人的身體組成會有類似假象的體脂肪比例增加,但正常的老化體脂肪比例並不會增加很多,正常的老化,體脂肪會重新分布,所以我們用身體組成分析身體各部份的體脂肪,會發現老年人腹部及軀幹脂肪明顯增加,臀部及四肢則是比例減少。這樣的正常老化雖使老年人體態改變、行動能力較緩慢,肌力減少但仍不至於影響日常生活的能力,並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會因此(老化)得肌少症,肌少症的盛行率約8-10%,

   駝背、走路緩慢、手無力、腳軟,大家常把這些症狀誤以爲是自然老化的現象,但是這也有可能是骨骼肌減少症(簡稱肌少症)的症狀。肌少症最大的影響是身體功能與獨自生活能力,且提高跌倒和骨折的風險。

引起肌少症的原因除了老化造成的肌肉組織變化、荷爾蒙量減少,還有常見蛋白質攝取不足或相關疾病造成的發炎與活動量少造成的肌肉流失等。而台灣老人肌少症常見的原因則是營養不均衡。因爲老人通常早餐只吃一杯燕麥粥,中午隨便吃吃,晚上才吃完整正常的一餐。由於長期的營養不均衡,導致蛋白質攝取不足,就有可能造成肌少症。

在醫學上對於肌少症有3大判定標準:肌肉量少、肌力減弱、肌耐力減小。歐洲老年醫學聯盟針對老化造成的肌少症提出更精確的定義,65歲者每秒鐘正常行走速度小於1m,或手握力差,加上肌肉量小於特定臨界值,即可判定肌少症。肌少症可透過簡易的篩檢發現,以下有3 項診斷方式,其中任何兩項異常,可能是罹患肌少症:

1.肌量:BMI值低於23或高於30,這也可能是骨骼肌減少症主因之一。

BMI值計算公式=體重除以身高平方。

2.肌力:讓長輩緊握雙手,若男性的握力低於30,女性的握力低於20,可能要注意了。

3.肌能:觀察長輩走路的速度,若每秒行走速度低於0.8公尺,就要多加留意了。

     針對肌少症的改善方式可以從攝取足夠以及優質的蛋白質開始,食物中包括大豆蛋白、蛋、魚肉、奶都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一般人很容易能攝取到十分足夠的蛋白質,但老年人必須特別留意才能達到足量。120公克瘦肉、1杯豆類、2杯牛奶、1杯麵條與1杯優格,可以提供大約75公克蛋白質。加上其他食物中的蛋白質,大約可以攝取到90公克以上。每天攝取2000大卡熱量時,其中大約18% 熱量會來自蛋白質,飲食中的蛋白質已十分足夠,但食慾不佳的老年人,則可以考慮補充高蛋白的「營養飲料」,以彌補蛋白質不足所造成的肌肉快速流失的窘困。

平時也可經由日曬適量地補充維生素D,避免出現肌肉無力的症狀,此外,適量的運動也是肌少症的有效治療方式。目前針對骨骼肌減少症的問題。

arrow
arrow

    Wendy'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